中交通力赴天台山隧道管理中心考察交流,共探智慧隧道管理新路径
8月5日上午,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一行赴陕西交控宝鸡分公司天台山隧道管理中心考察交流,旨在深入了解隧道安全管理及智能化运营方面的创新经验,推动双方优势互补,探索未来合作空间。中交通力数字与安全监测中心主任李英举、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部负责人杨青等领导出席活动,天台山隧道管理中心主任姚战良、副主任赵阳、综合办公室主任王涛等热情接待。
考察期间,安监中心主任李英举、智慧技术研究院赵伟等人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详细介绍以及观看宣传片的方式,对天台山隧道群在安全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有了深入了解。管理中心主任姚战良重点介绍了隧道“1+2+N”隧道运营管理平台(秦岭天台山隧道)3.0版本,以及在隧道FM无线广播等科技化管理方面的创新思路和具体举措。
据悉,天台山隧道群全长32公里,桥隧占比高达98.1%,拥有“超长、多车道、大埋深、长纵坡、高桥隧比、生态敏感”等显著特点。其中,秦岭天台山隧道全长15.5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随后,双方围绕隧道智慧监测、应急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安监中心主任李英举分享了中交通力在智能监测、道路巡检、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特别是隧道巡检机器人的研发应用经验。该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执行高风险、重复性的巡检任务,精准识别隧道结构病害,极大地提升巡检效率与数据准确性。对此,双方一致认为,智能巡检设备的确能够协助及时发现问题,但关键环节仍然在于依靠专业人员现场分析和科学处置问题,实现人机协同、优势互补,才能确保隧道运营的安全与高效。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部负责人杨青对此表示赞同,她强调,此次交流是科研端与应用端的一次精准对接。希望双方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次交流不仅彰显了天台山隧道在安全与科技管理上的创新实践,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基础。未来,中交通力将继续携手天台山隧道管理中心,推动智能监测、信息化管理、应急处置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促进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的创新发展,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保驾护航。